但是经过了几年的磨炼,溥仪的动手能力还是进步了不少,基本上能自理了,能和舍友们一起轮值了。只是不能高标准来衡量他,不然那就会漏馅。
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就讲了一件糊纸盒的趣事。
1953年,看管所和一个铅笔厂联系,安排他们给铅笔厂糊一部分纸盒。每天下午3点到5点,犯人们坐在一起,糊两个小时的纸盒。
刚开始时,溥仪觉得很好玩。他连铅笔都没削过,哪知道这装铅笔的盒子原来是这样糊的呀。他拿起纸盒来糊,结果半天都没弄成一个。好不容易完成一个,还把标签给贴倒了。
几天以后,所里就搞了号与号之间的竞赛,号,就是指每个房间。溥仪他们这个号的人,平均年龄比较大,当时按年龄安排,也是为了便于统一劳动。但他们也一致要求参加竞赛。
溥仪这个号的老犯人们,可都是曾经当过高官做过“大事”的,他们的智商可不低。为了提高效率,他们想出了一个流水作业线。溥仪也很兴奋啊,可做了没多久,他就不得不退出流水线。因为,溥仪实在是太慢了,他不退出,这条流水线就不时地“断流”,停在了他那里,比单干时还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