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3年,英祖王统的第四代玉城王即位,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引起地方不满。他们形成两股割据势力:南部岛屿由大里按司统治,北部是今归仁按司的势力范围,与朝廷相抗衡,玉城王的统治区域只剩下了中部岛屿。1350年,高德的蒲添按司察度自立为王,不久就统一了琉球王国。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高其国”,得到琉球三王即中山王察度、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的积极响应,纷纷“遣使奉表,贡献方物”,同中国建立朝贡关系。1392年,朱元璋又从福建人中选拔了擅长游泳、划船的三十六姓,作为最早的一批移民迁到琉球去。1407年,琉球王以“尚思绍”之名派遣使节朝贡,后来琉球王就一直使用中国的姓氏“尚”姓。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对琉球王加以册封,“赐国王印玺……并颁赐大统历法年号,令奉正朔”。
琉球与中国建立宗属关系后,每次出现新君即位,只有明朝赐给印绶或新王继位后报请批准后,其地位才是合法的。如果还没有获得中国政府批准,这位君主即使登基了,也只能称“世子”。如果碰到没有子嗣的国王驾崩,那么其他继承人只有先得到中国政府的认可才具有继位资格。1404年,中山王世子武宁遣使向明朝廷报丧,说他父亲察度已经去世。明成祖朱棣便下令让礼部官员前去吊唁,同时准许武宁继位。其实察度在两年前就死了,在得到明朝皇帝的册封前,武宁只能用“世子”称号。也是在1404年,山南王承察度的弟弟汪应祖也派使节过来报丧,称因山南王没有子嗣,所以王位由自己继承,请中国皇帝赐封号和冠带。明成祖表示同意,“遂遣官册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