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之所以有这样高的成就,和他的勤学苦练是分不开的。据说,他即使在走路和休息的时候,也在揣摩字体的结构、间架和气势,心里想着,手指也随着在自己身上一横一竖地画着,日子久了,连衣服都画破了。他每天练习完了字,要到门前的池塘里去洗笔砚,时间久了,池塘里的水都变成黑色的了。
据《寰宇记》记载,在会稽蕺山下,有王右军的洗砚池。蕺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北,王羲之曾长居于此地。
(张福裕)
68 顾恺之
顾恺之(约345—409),字长康,无锡人,是东晋时代一位杰出的画家,在绘画创作和绘画理论两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这位大艺术家,年轻时候诗、文、书、画都很精通;加上他性情坦率、自负,为人诙谐、古怪,所以被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三绝。
顾恺之的确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特别是在绘画上的造诣,尤其突出。在历史上有这样一则动人的故事:据说,兴宁二年(364)时,江宁(今南京市)要修建一所大庙,和尚们到处向各方面人士化缘募款。当时,一般士大夫官僚捐的钱没有一个超过十万的,而顾恺之却满口答应要一个人乐捐一百万。大家见他承诺捐的这个数太多,都不太相信,以为他可能是在说大话,或者是在开玩笑。过了一些时候,和尚们果真拿着缘簿来找他,向他要一百万钱。这时顾恺之不慌不忙地对和尚们说:“请你们在新建的庙里,准备好一堵白墙,我自有道理。”和尚们也不知他要做什么,只好照着他说的去办。顾恺之在庙里住了一个多月,专心一意地在那堵白粉墙上画一尊维摩诘(佛教故事中的人物)像。快完工时他对和尚们说:“明天可以请人来看一幅画,告诉大家:头一天来看的人,要捐十万钱;第二天来看的人可以减半,只捐五万钱;第三天以后,捐多捐少可以随便。”这消息传出后,轰动远近。许多人都想来看看究竟是一幅什么画。到了这天,来的人不少。那幅维摩诘像的清瘦面容,满含着慈祥庄严的神情,既像在入定,又像在沉思,使人看了有一种宁静圣洁的感觉。顾恺之的艺术魅力,使人受到了深刻的感染。果然,和尚们趁这机会募了一大笔钱,很快就凑足了一百万钱的数目。这个故事不仅说明了顾恺之绘画艺术的高度成就,而且也说明了人们对他的艺术的尊敬与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