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简芳:《影院疯潮》,《南方都市报》2010年12月11日。
[12] 简芳:《影院疯潮》,《南方都市报》2010年12月11日。
[13] 博纳集团2009年凭借《窃听风云》、《十月围城》等影片,取得约8.5亿元的总票房,占年度票房的约14%;2010年的《大兵小将》、《枪王之王》、《大笑江湖》等影片票房均过亿元。
中篇 结构重组与品牌推广篇
第八章 国有电影企业的业态演进与中国电影的发展
中国国有电影制片厂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它一度是国家文化宣传管理部门之下的一个重要的事业性机构,在国家和人民大众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1世纪以来,人们对电影商品属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伴随着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电影市场快速发展,电影的产业功能和商品属性被空前凸显出来。而很显然,一旦一个行业有了较大的利润和赢利的空间,自然就会带来资本的聚集和市场的竞争。近十多年来国家逐步放宽了电影拍摄制作的门槛,大量的民营资本、境外资本蜂拥进入影视制作行业,并成为国有电影生产的主要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类民营影视制作传播机构纷纷成立,社会上的电影制作主体也逐渐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尽管如此,国有厂的重要地位和其电影发展史上的决定性影响依然无人能够比拟,其重要性也不能取代。而且,从每个可能的源头收集灵感,国有电影企业同样需要跟上时代脚步,把最佳想法发展成考虑全面的具体实施计划。有数据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全国共有国有电影制片厂36家,其中主要生产故事片的制片厂有32家,短片厂4家。毫无疑问,这些国有厂作为我国电影制片行业的中流砥柱,其影片出品数量往往能占据年度电影出品总量的半壁江山。以2005年为例,当年获得公映许可证的影片共有250部,其中,纯国有电影企业生产的国产片217部,占国产影片总量的83.5%。在票房收益上,国有厂的电影创作亦呈现出明显的优势。[1]自产业化改革以来,民营电影业快速发展,国产电影业态发生结构重组和新的演进,民营电影业在新选择与市场体验的创造中形成了更引人注目的竞争态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国有厂(企业)发展遇到了诸多问题和巨大挑战。如何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在一个和民营电影业相互重叠的空间创造新的辉煌,是国有电影企业在当下以至未来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