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三十年来,普及历史知识的工作受到广泛的关注,各种新式的传媒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也确有许多值得称道的作品,如范文澜、蔡美彪等著的《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的《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等,又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国宝档案》《我们的钓鱼岛》等,以及《文史知识》30年来每期刊出的“历史百题”、关于中国民俗的连载文章等,都是这方面的优秀作品在不同领域的反映。
值得关注的是,在普及知识的过程中,这些年来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和不正确的做法。所谓误区,其一,是把严肃的历史知识任意“包装”,使其娱乐化、庸俗化,使其成了人们生活中的“调味品”,使其丧失了历史教育的意义。其二,是在各种场合大讲历史尤其是历史人物的讲者,有意无意地讲了一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东西,却被认为这不属于学术研究,固而是可以原谅的,而不考虑到谬误流传给公众带来的危害。所谓错误做法,其一,是故意标新立异,与学术界已有的共识唱一点“反调”,混淆视听,借以“吸引”公众。其二,是避开大事,寻求“秘闻”,绘声绘色,加以渲染,把历史讲成了政治人物钩心斗角的故事、阴谋诡计的“汇编”,从而曲解了历史本质,也毒害了社会风气。这些不良现象,应当受到各方面的抵制,以纯洁历史知识社会化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