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泰山上的尼姑们从美国佬的镜头中逃走
世界上最有名的一座牌坊——泰山脚下的岱宗牌坊。盖洛 摄
可以说,乾隆皇帝在其执政的第35个年头[6],也就是美国脱离英国,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前六年,亲自登上泰山这件事上做得是多么的无私啊。因为乾隆虽然没有下跪,没有赤脚,也没有穿着鞋子走盘路,但他让别人用轿子抬着自己沿着险峻的山路前行,给了别人积德的好运气,而且他还让尽可能多的人分享他的恩典,每到一处,轿夫们都要轮换。一方面,他让人在峡谷处搭上天桥,尽量让路途轻松一些。这固然可能会使苦力们省些力气,但同时却会减少他们在精神方面所积累的德行。可能我们错怪他了,他或许是想到建天桥就意味着需要一些做工者,这样那些人就有了在天国积累财富的机会。至少,他的考虑是很周全的,他让轿夫穿着同样的服装,他肯定向懂得封禅的学者咨询过,保证服装从色彩到式样都适合这样的场合。
他乘着轿子来到白鹤泉边,那里有建起的行宫。随后他又来到积云阁,在那里小憩片刻,是要祈祷吗?在玉皇庙里他坐了一会儿,其感受与坐在轿子中大不一样。至于抬轿的人都做了些什么,文献上没有记录。在回马岭他有机会再次稍做停歇,查看了那张神奇的真图,并举行了适当的仪式。在朝阳洞,壮观的景色可尽收眼底,稍感疲惫的皇帝坐下尽情观看。经石峪的石凳吸引人们再次停下休息,在这儿皇帝思考的并不是死亡,而是王国的兴衰。至此登山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这里有修建的另一座行宫,名为云轩。可能在这里要用点便餐,吃的东西自然都产在山里。第二阶段的第一站是“更衣亭”,对此,官方的解释显然是人们要穿上朝圣所需的服装,实际上是要换上厚一些的衣服,因为山上的风可能会寒冷刺骨,而皇上的贵体不会轻易挪动脚步,如果不小心就会着凉。下一段接力是要到达天柱峰后,人们又在那儿的座位上稍做休息。此后到达的一个地方名为升仙坊,可能要在这里过夜,因为下面要到达的就是日观峰,大家都是在那里观看日出。到那个时辰,岱庙也要举行晨祭。接下来要经过仰止亭,前面就是歌舞楼,山上的歌舞队就在那里迎候。随后再盘旋而上,到达泰山极顶,在那里可以看看摩崖碑,然后到梳洗院小坐。名单上也提到了爱身崖(又称“舍身崖”——译者注)。登封台附近建有另一行宫。在那里皇帝大概要屈尊亲自挪动脚步,登上十九级台阶之上的甘露泉。我们可以猜想,皇室行列的行动一定步履缓慢,极为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