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志》中,对这件事情的真相还有一个辅证。《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记载:
太祖(指曹操)保官渡,(袁)绍围之。太祖军粮方尽,书与(荀)彧,议欲还许以引绍。彧曰:“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太祖乃住。
在这段话里,荀彧斩钉截铁地断言“必将有变”,与他之前对孔融所讲的“(许)攸必为变”,可谓同出一辙、互相呼应。他让曹操坚持在最后关头稍待数日,其实等候的就是审配发难而致许攸叛变。果然,一切如他所言,全部应验了。许攸一叛变,带来的便是袁军各部队的虚实底细和乌巢粮仓的情报!掌握了这些关键情报,曹军自能避实就虚、出奇制胜、所向披靡!
这一出“大戏”的编剧,诚然只有十分熟悉袁营内情的荀谌才能担当。况且,以袁绍“多疑而内忌”之心性,他本也容不下荀谌的弟弟荀彧效忠汉廷与曹操的,终究会迁怒于荀谌。荀谌亦只好“见几而作”,顺水推舟,就地“埋雷”,然后遁入了曹营,坐待后续一系列“蝴蝶效应”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