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栏1-5
侵犯性人格是遗传的还是后天获得的?
对心理学家来说,人格特征遗传的范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面临的一个潜在问题。一些人暗示存在侵犯性人格特质,并认为犯罪性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获得的;而另一些学者对此则持否定观点。
双生子研究和收养研究提供了相当多的证据,暗示遗传导致了40%的人在侵犯性方面的差异。进一步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遗传确实对犯罪有影响。例如,从事相似的犯罪活动,同卵双生子是同胞兄弟姐妹的两倍。把被收养儿童的反社会行为同其亲生父母的反社会行为比较,发现遗传与犯罪性之间具有更为密切的关系。从事这个领域的主要研究者,Sarnoff Mednick提出,“这些研究都暗示,让人们应该充分重视这样的观点,即一些能够遗传的生物学特性可能导致人们的犯罪活动。”
上述观点是否意味着在一些人身上犯罪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呢?不是的。亲生父母而不是养父母有犯罪记录,他们的孩子中间仅有少数人被法院判过罪。另外,已经知道,一些文化和环境因素对犯罪的助长作用超过了其他因素。所以,尽管遗传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发展有作用,父母的行为和社会条件也影响犯罪行为的发展。每一种情况之下,都存在先天的和养育的、遗传的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考虑人格的先天性和后天性的时候,我们必须牢记人格的发展总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功能表现;没有先天性就没有后天性,没有后天性也没有先天性。我们在讨论问题时可以把两者分离开来,但是这两种因素从来没有各自独立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