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读之殊,古称楚、夏。此本一种言语,随风土而稍讹。晋、南北朝之世,开拓之地愈广,杂处之族益多,故其错乱,有更甚于昔者。然以大较言之,则亦不过南北之异耳。《宋书·顾琛传》:谓宋世江东贵达者,会稽孔季恭,季恭子灵符,吴兴丘渊之及琛,吴音不变。《齐书·王敬则传》:谓其名位虽达,不以富贵自遇。接士庶皆吴语,而殷勤周至。此长江下游之语也。
《南史·胡谐之传》言:齐武帝欲奖以贵族盛姻,以谐之家人语傒,音不正,乃遣宫内四五人往谐之家教子女语。二年后,帝问曰:“卿家人语音已正未?”谐之答曰:“宫人少,臣家人多。非惟不能正音,遂使宫人,顿成傒语。”帝大笑,遍向朝臣说之。此长江中游之语也。谐之豫章南昌人。观此,知当时贵人,皆以北语为尚。
《颜氏家训·音辞篇》谓当时语言,“南染吴、越,北杂夷、虏”,此则相处既习,自然之势,非有意为之也。言语虽以一统为贵,人恒不免恋旧之情,故颜氏又谓其“各有土风,递相非笑”。观于史传:《宋书·宗室传》,讥长沙景王道怜,素无才能,言音甚楚。《魏书·田益宗传》,美董峦虽长自江外,言语风气,犹同华夏,此习于北者之笑南。《陈书·周铁虎传》,谓其梁世南渡,语音伧重。而崔灵恩等,亦以音辞鄙拙,不见重于南人。见第一节。此习于南者之笑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