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郕王,临危受命
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朱祁钰诞生,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个儿子,也是明宣宗的最后一个儿子。朱瞻基驾崩后,哥哥朱祁镇登基,作为皇帝的弟弟,朱祁钰得到了郕王的封号,并在京城有了一座王府,居住近七载光阴(就藩北京),母子得以入宫,但仍不受宫中内外待见。如果不出意外,这个不受宠爱的次子将成为历史云烟中暗淡的尘土,与无数平民百姓、小官小吏一同埋没在史书中不被世人所知。
然而历史却并不总像世人所熟知的那样发展,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朱祁钰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的鼓动下决定御驾亲征,迎战入侵的瓦剌,结果大败被俘,二十万大军埋尸土木堡。
此刻皇帝朱祁镇被俘,其唯一的儿子朱见浚又太过年幼,因此作为宣宗朱瞻基唯一留存在京师的正统子嗣,朱祁钰成了这座孤城最高的精神领袖和皇室象征。国难当头,这位从不被看好的藩王被朝廷上下认定为此时最适合登基以对抗南下瓦剌的人。郕王朱祁钰原本只是奉朱祁镇命令留下来监国的,且城外大敌当前,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间,哪敢轻易接受任命?根据明史等记载,朱祁钰在朝臣请求即位之时确实曾坚决推辞。无奈百官苦口婆心劝说,而被朝臣请出的孙太后也要他承担责任,执掌大明神器保国家社稷之重,朱祁钰这才接受大臣们的推选,于当年九月初六成为大明新皇,年号“景泰”,尊“北狩”的长兄朱祁镇为太上皇。上任伊始,受命应对国难的他重用于谦、石亨等主战派,亲自下令调集周边备操军队自带干粮、武器入京御敌。战斗打响后,朱祁钰坐镇宫中,停止上朝紧紧关注城外形势。在听闻战争小胜后朱祁钰大喜,下令犒赏三军、嘉奖百官,使身边亲信入军营协同军务。此间朝廷有人以天象为由请求迁都南京以躲避也先之军锋,实则是保守派想逃向南方与也先画河为界。朱祁钰坚决不允,表示要将大明京都作为守卫大明南北的最后一道防线,与大明京城同生死。大敌当前,当时端坐在大殿上的朱祁钰临危不乱,可想而知这是何等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