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山的高度是怎么测量出来的呢?
这项工作其实很早很早以前就开始进行了。当时的人们手上并没有什么高科技工具,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对小山的探索。中国古代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就专门写过一本《海岛算经》,来研究不同情形下高度的测量方法。
在古代人们发明的测量方法里面,比较常见的一种是一个成语——“立竿见影”。顾名思义,要使出“立竿见影”大法,首先,你需要一根竿子。就地取材,竹竿就挺好使。然后,你需要有一个光源来制造影子,太阳是最方便环保的选择。一个夕阳斜照的傍晚,你来到山边,掏出尺子测量出山脚到山顶影子的距离。另一个小伙伴在地上把竹竿竖起来,保持与地面垂直,测出竹竿影子的长度。同一时间,太阳斜射到地面的角度是不变的,所以不管山和竹竿有多高,它们的影子和它们自己高度的比例都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字。这样就可以估算出山的高度(D)=竹竿长度(A)÷竹竿影子长度(B)×山的影子长度(C)。
“立竿见影大法”示意图
但是呢,这种方法有一个问题,就是山的影子只能测到在地面投影的那一部分,山体里面的影子长度(也就是从山脚到山中心的距离)是需要事先去测量和估算的,所以测出的高度并不准确。而且,这样只能测量一下小山小岛,太高的山就很难操作了。想要靠这种方法去比出世界第一高山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