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王,同“旺”。
②承响,应声。
◎译文
太傅谢安隐居东山期间,常和孙兴公等人到海上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惊恐失色,提议掉船回去。谢安兴致正高,朗吟长啸,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仍然摇船向前。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骚动起来。谢安徐徐说:“既然这样,那就回去吧?”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从这件事,人们看到了谢安的器量,认为他能安定朝野。
(29)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①。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②,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③”。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注释
①欲诛谢安、王坦之,当时谢为侍中,王为左卫将军,是简文帝倚重的左膀右臂。桓温欲倾晋室,故欲先诛大臣。
②望阶趋席,到了台阶上,疾行就座。
③浩浩洪流,出自嵇康《赠秀才入军》诗,言说大河浩荡东流。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