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欣赏型德育模式
欣赏型德育模式是在集中反思中国德育的“功利主义症候群”的基础上提出的。檀传宝认为,中国德育陷入了功利主义的怪圈,导致德育的信度和效度的缺损,造成德育危机。对于德育危机的超越,需要摆脱功利主义德育的影响,重建非功利的审美意趣与德育的本真联系,使德育从美学获得滋养,增强德育的超功利的审美内涵,通过美来达到德育的目标和效果。②德育之所以需要从美学那里获得精神滋养,主要有两方面的理由。从宏观哲学层面来看,真正的真和善(或“至真”“至善”的境界)总是有着美的天然的渗透的,同时德育美学观是教育、德育主体性弘扬的必由之路,教育和德育主体性发挥的极致状态在于审美化的教育活动的实现。在微观的心理学方面,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已经揭示出包括审美需求在内的需要的不可或缺性和人的真正类本质特征,因而德育美学观有其科学的基础。德育美学观要借鉴美学精神的核心是对主体自由的追求,在现实美与艺术美的统一中促成道德主体对道德人生的诗意追求。①欣赏型德育模式强调,德育是学生在自由的情境和心态下自主和自由地欣赏并接受一定价值导向的教育活动。②在欣赏型德育模式下,德育的内容与形式经过审美化改造,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与这幅画、这首歌相遇的人就会在“欣赏”中自由地接纳这幅画、这首歌所表达的价值内涵,从而使德育达到“美善相谐”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