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看的电影,前半小时较慢,后面慢慢变快. 小男主喜欢异装癖,穿未见面姥姥的衣服,而他的继父并不喜欢他而决定给他送到特殊学校,在这里他遇到很多不太正常的孩子,真相是这些孩子原来是要当牺牲品,原来这些家庭并不想要这些孩子,希望他们不要成为家庭负担,比如:有暴动症,有痴呆,有被烧伤,有老王儿子双胞胎. 有几次反转挺不错,男主很淡定的东躲西藏,这块拍的不错,被发现还很坚定的要一起策划火灾和摆放,最终灭了反派,原来这里老师们都被杀死. 女主演技比男主演技好,更是bt的代表,杀死哥哥,后来被男主锁在屋里等待烧死,因为他杀了一个男孩,这块有点意外,男主拿反派的那个毒药给他继父,并杀死他. 而里面的姥姥原来也是将牙齿磨尖杀死纳粹. 像这种反派赢的电影还是较少,很像安全领域,女主要是不死就好了,这是真爱啊,男主不喜女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幸运和好运都一股脑给了这个小女子啊. 年轻导演的幼稚作品,看似精致但匠气十足,刻意雕琢的痕迹太过明显. 影片整体框架是《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这类题材拍出来可深可浅,全看导演功力. 本片故事太过柔弱,一看就是对生活充满不切实际幻想的小女子编排出来的本子,一切往最美好的方面强行发展,且自动屏蔽现实的悲哀无奈和无能为力,故事美好到了让人毫不相信的程度,因而故事的发展无法引起共鸣. 影片故事唯一令人称道的地方是直到影片结尾也没出现女主角和男主角产生爱情的烂俗情节. 女主角说教气息过浓,并且她自身气质与片中人物毫不相搭,表演倒还算可以,只是稍显稚嫩. 黄秋生自不必说,表演方面几乎从来不会让人失望,但这次的高位截瘫患者真没演好. 李灿森好久不见,表演中规中矩,但似乎少了年轻时表演的棱角因而个性消失略显中庸. 在施塔特阿伦多夫这个有着复杂的排斥和融合外国人历史的德国城市,和蔼可亲的教师迪特·巴赫曼帮助他的学生们体会家的感觉. 这些学生年龄在12到14岁之间,来自12个不同的国家,有些人还没有完全掌握德语. 在退休之前,教师希望激发这些未来公民对不同工作领域、主题、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好奇心. 该片的摄影师Reinhold Vorschneider在学生时代就结识了迪特·巴赫曼,后来导演玛利亚·施佩特在Reinhold Vorschneider的介绍下也结识了巴赫曼,当时的巴赫曼还是一位艺术家,后来巴赫曼搬去了施塔特阿伦多夫. 施塔特阿伦多夫是德国黑森州的一座小城,在这座小城里和周边几乎什么都没有. 在二战期间,施塔特阿伦多夫被纳粹选做军火工厂基地,主要是出于交通的考虑,二战期间因为劳工聚集,施塔特阿伦多夫有大约一万七千多住户,隔壁的集中营里还有一千犹太人. 由于战后的废墟需要修缮,因而当地开始引进劳工,所以从20世纪三十年代起,移民潮就在当地开始了;另一方面,战时也需要很多劳动力,加大生产军备物资. 因而,在施塔特阿伦多夫可以看到不同时期、来自不同国家的各种移民. 由于导演玛利亚·施佩特认识巴赫曼,她也常常去拜访施塔特阿伦多夫,并且去了巴赫曼执教的学校. 到达学校后,她发现学校里学生的多样性非常惊人,能非常好地反应施塔特阿伦多夫这个地方和移民的历史,于是决定在学校中拍摄一部电影. 一开始,她并不打算拍摄一部纪录片,而是打算和学校里两个十五岁的学生拍一部关于初恋的故事,但这个项目最终由于各种原因无疾而终. 在筹备这个没有拍出来的故事时,她在学校中呆了大概一两年的时间,和巴赫曼执教班级的学生,乃至学校中的每个人都相当熟悉. 之后,她便改变拍摄方向做纪录片,拍摄时,她一直把焦点放在巴赫曼的学生身上,整个拍摄素材的时间大概从2017年1月到6月结束. 原始拍摄素材大概有200多个小时,她又花费了三年多时间进行剪辑,剪出来的第一个版本,超过20多个小时;接着,她剪出了一个8小时的版本,并开始确定了影片最终大概的雏形;后来,她又剪出了一个5小时的版本,最终达到成片的3个多小时. 由于剪辑的周期过于漫长,前期拿到的资金早就被她用完,之后她只能花自己的钱做影片的后期工作. 制片人玛利亚·施佩特执行制片人 Brigit Mulders导演玛利亚·施佩特编剧玛利亚·施佩特、Reinhold Vorschneider剪辑玛利亚·施佩特摄影Reinhold Vorschneider声音设计Adrian Baumeister、尼克拉斯·卡默滕斯音响 Oliver Göbel制作公司Madonnen Film(德国)主创团队参考资料来源:时间奖方奖项获奖方结果2021年第7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最佳影片《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入围主竞赛单元-银熊奖评审团奖获奖第4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竞赛-火鸟大奖最佳纪录片获奖2022年《纽约时报》2022年度十佳电影《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入选国家/地区上映日期、细节德国2021年3月5日(柏林国际电影节)中国香港2021年4月5日(香港国际电影节)中国香港2021年4月11日(香港国际电影节)德国2021年6月17日(柏林国际电影节)德国2021年6月18日(柏林国际电影节)德国2021年6月20日(柏林国际电影节)中国2021年6月(上海国际电影节)剧照(5张)《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是一部简单真诚、充满着人性之光的电影,有效而精准的剪辑使得整个叙事的构建并不显得过分冗长,因而成功地创造出了一种可浸入的“时间性”,抒情有度且不陷幼稚煽情,也许它稍有些过于齐整和“漂亮”,但又在客观性上完成了一次有效的平衡. 它尤以适合那些假以理想主义之期许,实则好知骛远的空谈者和轻浮“拷问者”,巴赫曼先生为他们句句不离口的类似于“你能为这个时代做什么?/这个时代令你不适吗?”式样的问题提供了一个也许最基础但却最有效的回答:不要做这个时代的“十三幺”. (澎湃新闻评).
《爱因斯坦与原子弹》:沙漠星球上的权力游戏
7/10。片名“空想”占据了主题结构的重点表述,新子超人的幻想能把稻田边农舍想象成劈波斩浪的船,能通过历史故事构建千年前...
《捕鼠人》:种族隔离,友情之旅
郎涅死斯卡娅代表旧地主,他们日渐没落,但是还维持空架子,借别人钱。请来音乐演奏者,跳舞游戏。瞧不起罗巴辛这种商人。特罗费...
《红色罪恶》:家族的终极对决
平静又不平淡的电影。感觉不像在看一部电影,更像是读一本小说一样。画面与剧情缓缓呈现,犹如味增汤一般清爽却又回味十足。镰仓...
《捕鼠人》:穿越时空的正义之战
能让南尼莫莱蒂这样的无神论者在梵蒂冈实拍,可见教廷为了恢复在公众中的形象与沟通能力,还真挺宽容。最讽刺的莫过于教皇真人在...
《爱因斯坦与原子弹》:史诗级巨兽对决
符合我的味口,这简直是后窗惊魂的少年版,很喜欢这种电影,怀旧和配乐很喜欢,各种电影的影子,拍的挺有感觉。剧情很简单就是小...
《红色罪恶》:终局之战,英雄谢幕
这种三无电影是注定不会引起关注的,但厉害的是居然能一连三部,和大多数粗制滥造的国产烂片一样,默默的飘过没有留下多少痕迹,...
《红色罪恶》:家族的终极对决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伊森·亨特的最新致命任务
草台班子、马戏团,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游离在社会组织与个人之间,就像是一家波西米亚人的大篷车,总是五彩斑斓,欢笑声里...
《捕鼠人》:极速狂飙,家族情深
莫泊桑把男欢女爱的故事写得好深刻,在《捕鼠人》里对风流成性的老头讽刺和年老体衰青春不再的感伤,像是在对读者说珍惜当下及时...
《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一镜到底,战争残酷
终于见识到传中的男主角的样子了,基努里维斯,这种男人不是简单的好不好看就能够评价的,更多的是有那样一种气质,一种骨子里生...
《红色罪恶》:皇后乐队,音乐传奇
看了豆瓣的简介,我倒是觉得这八个段落,就是导演自己成长过程中,真实梦境中,一步步的思考、成长。从一个小男孩,到青年、壮年...
《捕鼠人》:伊森·亨特的最新致命任务
来说说福斯塔夫吧。他就是个恶棍,抑或无可救药的现世作乐者。亨利四世中,他以一种变态的溺爱唆使王子干尽坏事颜面尽失。亨利五...
《爱因斯坦与原子弹》:沙漠星球上的权力游戏
女孩儿的人生相当成功,当然也离不开后边推手推波助澜。这个年纪主要任务一定是收获学位,那一大笔遗产仿佛是获得学位之后的奖励...
《捕鼠人》:潘多拉星球的全新冒险
本片最大的特色就是两个字:刻意。一是以咖啡串起四条线三个故事,刻意;二是几个故事并不相干却非要互相插入一些道具,比如将咖...
《红色罪恶》:一镜到底,战争残酷
看之前还是比较心喜是港版,不过看完后可能觉得还是大陆版的大团圆结局来的好。港版最后有点强行煽情了,什么死尸泪流不止啊的。...
《介子鬼城》:一镜到底,战争残酷
帕索里尼让卡拉斯演美狄亚也是故意的. ...
《黑白潜行》:穿越时空的正义之战
没有传言中的那么差,但是也不优秀. &...
《前途海量》:沙漠星球上的权力游戏
“撒旦”的解释之一是带有消极含义的“对抗”,其本质是背叛,穆...
《入侵者们的晚餐》:詹姆斯·邦德的终极任务
8/10. &...
《穷兄富弟》:社会边缘,人性探讨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