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格物的意义,我之前已经详细解释过了,关于它与本心的联系,想必你也不再需要我再做解释了。至于“多闻多见”,这是孔子针对子张过于追求外在、好高骛远,只想通过多听多看来学习,却不能反求诸己、心存疑虑的毛病而说的。孔子的这些话是为了纠正子张的毛病,并不是教导人们要这样学习。孔子曾经说过:“有些人自己不懂却凭空臆造,我不是这样的人。”这话与孟子的“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意义相同。这是为了强调德性的良知,并不是来源于见闻。如果说“多闻,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见并且记住”,那只是专注于见闻这些细枝末节,已经沦为次要的学习方法了,所以说“知之次也”。如果把见闻之知看作次要的,那么所谓的上等知识又指的是什么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圣人在求知和用力方面的关键所在。
孔子对子贡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博学并且记住的吗?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观念来贯通的。”如果学习真的在于博学强记,那孔子为什么要欺骗子贡,说出这样错误的话来呢?一以贯之,不是致其良知又是什么呢?《易经》说:“君子多记取前贤的言论和行事来畜养自己的德性。”如果以畜养德性为目标,那么凡是多记取前贤的言论和行事的,哪一样不是畜养德性的事情呢?这正是知行合一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