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性格耿直,他必须要把自己的看法说清楚。然而,这样的回答让李隆基十分难堪,这岂不是说他有眼无珠,任用奸佞嘛。
并非李隆基不会看人,实在是李林甫将自己隐藏得太深。他通过李隆基身边的宦官,随时掌握皇帝的动态,了解皇帝的心思,说出的话滴水不漏,再加上武惠妃吹了枕边风,李隆基岂能生出猜疑之心。
于是,在李隆基的眼里,张九龄有点危言耸听了。这家伙是不是担心李林甫拜相之后威胁他的地位?是不是嫉妒李林甫的才华,担心自己失宠?
一场君臣会晤,就这样不欢而散。
不可否认,李隆基对宰相的任命有着决定权,他拉着张九龄商量,是给他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很遗憾,张九龄选择坚持自己的原则,反而忽略了李隆基的感受,挫伤了李隆基的帝王尊严,这是李隆基完全不能忍受的。
开元二十二年(734)五月二十八日,李隆基做出了新的人事任命:
封张九龄为中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封裴耀卿为门下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封李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从李隆基的人事安排就可以看出来,张九龄还是首席宰相,在他心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至于李林甫,虽然拜相了,却只有参与政务的资格,话语权完全不够,而且他担任礼部尚书,权力的含金量也跟着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