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家在意的是自然的理念和山水的意趣。他们用水墨绢帛展现出这种理念,还非常热衷于撰文著书来表达这种情趣。公元4——5世纪的画家兼音乐家宗炳曾写下最早的山水画论著之一《画山水序》,他认为这类画作应该是一场山水间的神游,由此,“山水”一词就用来指代中国的风景画了。“神游”的概念可能来源于某种宗教思想,故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宗炳也曾语焉不详地提出,“山水以形媚道”,这里应该是指道教。这种古老的神秘信仰认为思想和自然都属于更为广阔的宇宙统一体[231]。西方画家们在手抄本上绘制插画,用油彩在木饰板上作画,作品中越来越多地展现出艺术家对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但中国画家则不然,他们认为绘画没有必要基于直接的观察,而是应该依赖记忆与技巧,也就是出神入化的笔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山水景物。正如11世纪的诗人兼画家苏轼所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232]。
▲ 《早春图》,郭熙,1072年,立轴,绢本设色,158.3厘米×108厘米。中国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