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联合国军”以两个团的兵力,分别向我两高地发动轮番进攻。经过一天的较量,我志愿军前沿部队因伤亡过重,被迫退守坑道,上甘岭的表面阵地第一次全部失守。
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在得知战况后,一声不吭地走进作战指挥室,拿起电话对第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下了死命令:
守住阵地,粉碎对方的进攻。丢了上甘岭,你就不要回来见我了。
崔建功当即表态:
请军长放心,打剩一个连我去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去当班长。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岭就是朝中人民的。
崔建功的话说得秦基伟的心里火辣辣的。
“阵地不能丢,伤亡也要减下来。在西方山方向虽然没大打,但不能动,那个口子不能松。现在就靠你和张显扬师顶住,我已经向军机关和直属队发出号召,婆娘娃娃一起上。请转告部队,打到最后一个人,也要坚守阵地!”秦基伟又对崔建功说。
在19日晚的反击战中,志愿军首次使用了一种带有传奇色彩的火箭炮。
这种火箭炮的名字就叫“喀秋莎”。
“喀秋莎”这种炮是苏联造的,19管,在当时是新式武器,一按电钮,19枚炮弹像一条火龙倾泻出去,半边天都是红的。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军第一次使用这种多管火箭炮,曾给德国军队以毁灭性打击。
二战中刚投入使用时出于保密原因,没有专门的名称,只是在炮架上有个生产厂的字母标记“K”,就被苏军士兵亲昵地叫做“咯秋莎”,那是苏联姑娘常用的名字,也是一首优美的流行歌曲名字。而德军则因其发射时的独特声音,把它叫做“斯大林管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