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研究和分类是斯普朗格构造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斯普朗格认为,人不仅与其他生物或滞留在原始社会的民族一样,受自然环境的支配,同时更受文化环境的影响。“人不仅生于一个自然环境中,同时还生于一个文化环境中……所以,人在现实所表现的各种差异,不仅是生物学方面的差异,而且是精神领域,即文化领域的差异。”[9]他指出,当前的科学对人的生物方面的研究已经很精密了,但是,却忽视了“超生物阶段(über-biologisch)”。所谓“超生物阶段”,是指人除了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外,还追求生活的意义内容。因此,心理学不能只研究人的内在的精神过程,还要探讨内在精神过程与世界构造的关系。
在斯普朗格看来,心理学关于人的研究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他称之为“年代心理学”,这主要从纵向来研究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他把儿童及青年心理的发展过程分为6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学步与学语期(1~3岁)、幼儿期(3~9岁)、儿童期(9~14岁)、成熟期(14~17岁)、青年期(17~20岁)。[10]斯普朗格指出,乳儿期乳儿唯一的生活环境就是“母亲的胸”,他们一天大部分时间处于睡眠状态中,“主观”与“客观”的区别极不明了。而学步与学语期,儿童离开母亲的身体,独立和自我意识逐渐发生。到幼儿期,儿童心理开始由“自我”向“世界”过渡,这一时期儿童与世界的关系是“你我关系”或“同族体验”。满10岁时,则转向现实世界,儿童的兴趣具有外倾的特征。成熟期,又称思春期,儿童的性已成熟。与前一个时期相反,儿童重“内省”,由注意现实转向自己内心世界。斯普朗格指出,以上各个时期的过渡期或转换期常常是生理与心理的危险时期,而“过渡期精神的危险”是教育上最不能忽视的问题。相对而言,成熟期是人生最重大、最漫长,同时又是最危险的时期。危险产生于空想与现实的摩擦,解决这个问题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