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最重要的总指挥就是一个麻烦,三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么多年过去了,泱泱大明居然没有再培养出一个像样的将领,文武内斗,官员腐败,以文制武的风气使得晚明在面对边患时用人出现了极大的被动。这次出兵辽东,万历苦思冥想他手里能派出去的总指挥官,最后选定了曾经在抗日援朝战场上表现……嗯……反正表现过的,原兵部侍郎杨镐。虽然他上次在抗日战场上初期相对来说实在称不出有什么才能,后来纯属因为运气爆棚,丰臣秀吉挂掉了,明军趁机追击而勉强功成的,甚至因为在战场上决策错误被万历贬斥,战争胜利之后,他在别人的好言帮助之下才获得赦免,复官再用。不过杨镐好歹算是见过真刀真枪上过战场。哪怕,这个老头已经年逾古稀,哪怕他的水平只能说平平。
万历是慌不择路了吗?
杨镐拖着老残之躯再次踏上沙场,看到的却是懒懒散散的辽东军,压根拣不出一支像样的先锋部队。于是全国调兵,从甘肃到浙江,从陕西到山西,明军像搜刮老底一般,千里迢迢赶到辽东战场,倒是给杨镐大人在气势上补充了莫大能量。另外,从前受过大明莫大援助的朝鲜方面也派出了帮助明朝扫寇的援军,开赴大哥的前线。万历皇帝还给杨老头带上了一把尚方宝剑,给了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特权安慰。安排上阵带兵的将领也大多是熟面孔,比如血战平壤时攻占城西的名将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柏,比如北上抗日、南征杨应龙的大将刘綎,大明名将之后马林等,阵容看起来很强大,只待一战。但是细看却知道,这番派兵有着极大的无奈和漏洞,将领虽个个战功不凡,但全无决策权,最重要的指挥官杨镐资质平庸,还和其中级别最高的将领刘綎曾有不合,到了战场上杨镐为了解决自己的疑心,竟私下派人盯着刘綎的举动,随时打算牵制,其下指将之间也矛盾重重,文武搭档互不领命。杨镐自己尚且如此,当然也知道明军之中漏洞满满,所以想着速战速决,免得夜长梦多,因而一切安排都显得格外急促,欠缺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