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a兰:指兰草,花朵清幽芳香。葳(wēi)蕤(ruí):草木茂盛的样子。b华:同“花”。c自尔:自然而然地。d林栖者:林中的人。e本心:本性,天性。
解析
张九龄曾经当过唐玄宗的尚书右丞相,他性情耿直,经常直言进谏,惹皇帝生气,所以后来被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对自己的人生遭遇有感而发,写下了《感遇十二首》,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一首。
一开篇诗人就用了一个整齐的对偶句,以兰和桂两种植物起兴,赞美了春兰和秋桂的生机勃勃、清雅高洁,同时也是借此来比喻自己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的气节。三四句写兰和桂只顾自己好好开花,不在乎外界的评价,不去讨好别人,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像兰桂一样散发芳香、不求别人理解的思想感情。后四句点明了主旨:兰桂洁身自好,不会为了别人的喜爱而飘香,也不会为了乞求谁的摘取和赞美而改变自己的节操。“林栖者”指那些爱花的人,即像兰桂一样高洁的隐士。
这首诗运用了比兴和互文的手法,语言质朴简练,但寄寓着深刻的生活哲理,余味无穷。
作者小传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七岁就能写文章,最高做到唐玄宗的宰相,后来因为性格正直得罪了人,被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