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口流动与农业产量劳动力的外流是否会导致农业产量下降,同样存在着不同意见。美国经济学家李普顿以非洲社会为证据,说明人口外流确实导致了农业产量下降,289但此种观点并未获广泛承认,也有人以印度西爪哇为例提出反驳。
斯克尔顿认为,事实上,人口流动对农业的影响是因各地区的农业潜力而异的。在农业资源条件较差的地区,人口增加,会导致人均产量急剧下降,因而农民不能不流出本地区,因此,农业产量本身是人口流动的原因而非结果。在农业条件较好的地区,一些富裕农民离开本地区腾出的空缺,会被条件较差的农村来的农民所填补,所以并不会导致农业产量的下降。
3.人口流动与性别构成有许多早期研究者都认为,农民流动主要是男性偏向的,但随着社会发展,流动人口的性别构成呈现出复杂趋势。首先,不同的农业类型,流动人口的性别不同。博斯拉普认为,农业类型可分为“女性主导型”和“男性主导型”。在前一种类型的社会中,男性流动居多,这就导致农村的性别构成以女性人口为主。后一种类型情况比较复杂,在早期是以男性为主,但由于这种类型更有利于女性流动,因此,近些年来,女性流动比例逐渐提高,在有些地区大大超过了男性,这就导致性别结构的变化。此外,城市劳动力需求结构对流动的性别构成也有影响。如某些地区旅游、娱乐、餐饮等产业的发展就大大有利于女性的流动,因而导致此地区农村性别结构的变化。流动人口的性别构成还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有些研究表明,在秘鲁,流动人口中女性更多地来自于大城市周围。显然,在这些郊区农村,男性人口比例大,相反,在离城市较远的地区,则女性化趋势加强。此外,社会等级、宗教等对人口流动的性别选择也有影响。这就说明没有一个普遍的能概括人口流动对农村性别构成影响的理论,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