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恩仇、男女苦恋、革命悲剧、爱国传奇……只要稍加营构,这一类小说当然并不难完成。身不由己,大势所趋,辞藻哗啦啦地跟着情节往下赶,我以前也常常这样把生活“小说化”。问题在于,这些匆匆情节在起承转合之处是否遗漏和流失了什么?几乎模式化的情节流程、人物配方、主题选项是否正在掩蔽人生中更为丰富的纵深?当纷乱如麻的生活总是被筛选、编织、模压成经纬分明的小说种种,这些习以为常和顺理成章的叙事可有唯一的合法性?
我宁可让很多读者失望,宁可让高君在这一页稿纸上突然消失,就像一个混蛋演员在舞台上突然误场和退场。我想看看情节中止和情节解体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看看各种情节轨道使人们不易接近的生活,各种情节聚焦使人们不易旁顾的生活——哪怕这样会使叙事变得散乱。
这样吧,我们换一个场景,见识一下某位随高君来到我家的客人,与这位客人聊聊天。时间很快过去了。应该说我们谈得很好,所有观点都没有什么分歧,他用例子呼应我的看法,我用阐释扩展他的思路。我们还谈到孩子和足球,谈到天气和最新的流行笑话,保证了交谈的张弛相济和亦庄亦谐。最后他戴上帽子礼貌地告辞,并且没忘记给女主人和我家的小狗摆摆手。
奇怪的是,这次交谈使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对这位客人没有任何好感。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他说错了什么吗?没有。他做错了什么吗?也没有。那么我郁闷不快的感觉从何而来?来自他有些刻意的礼貌?来自他夸张的某一条笑纹?来自他听话时一瞬间不易被人察觉地左右顾盼?来自他眼中偶尔泄露出来的一丝暧昧不明但暗藏攻击的笑意?来自他那件方格子布的名牌衬衫和刚刚染得油黑的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