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听了连连点头,立即取消了那条残酷的命令。
于是,从外黄往东到睢阳广大地区的老百姓,都称赞项羽的英明抉择,纷纷投奔他。
审时度势投靠明主
荀彧出身于名门望族,祖父荀淑曾任朗陵县令。父亲荀绲曾做过济南相。叔父荀爽后来官至司空,在“荀家八龙”中才学最高。在这样的环境下,荀彧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他少年时代就出类拔萃。在同龄人中特别突出。他年龄虽小。但已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再加上品行端正,深得乡邻赞誉。南阳何颐善于识别人才,一见荀彧,连声称奇,说他不同凡响,将来必定能成为王佐之才。
公元189年,荀彧被推举为孝廉,送至京城洛阳,经过考试,成绩优秀,又被授予守宫令之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不久,董卓兵变,荀见洛阳日益混乱,便要求赴外地为地方官,于是朝廷任命荀为亢父(今山东济宁市南)县令。董卓作乱以后,荀彧知道天下即将大乱,担心自己和亲属的安全,便弃官返回故乡颍川。他劝家乡的父老乡亲应该迅速离开,以躲避战乱。但乡邻难舍故土,不愿背井离乡,四处流落。此时,同郡人冀州(今河北临漳县)牧韩馥,因仰慕荀或,派人前来接荀彧及众乡亲到冀州。由于颍川乡亲仍不愿前往,荀彧便耐心动员本宗族的人迁往冀州。后来董卓派部将李催领兵出关。所过之处掳掠烧杀,荀彧的众乡邻很多被杀掠,他们才后悔当初没有听从荀彧的劝告。